一、摊铺与压实问题
表面离析:混合料在装车、运输或摊铺过程中因操作不当(如装料方式错误、摊铺机螺旋叶片磨损)导致粗细集料分离,影响路面均匀性。
防治措施:采用分次装料、调整摊铺机螺旋叶片高度、增设橡胶挡板等。
压实度不足:因碾压温度过低、压路机吨位不足或碾压遍数不够,导致路面密实度不达标。
防治措施:确保碾压温度符合要求,选用合适压路机并控制碾压遍数。
边角缺料与塌边:摊铺时未覆盖路缘石边角,或碾压时未及时处理边缘混合料,导致局部松散、塌陷。
防治措施:人工补料、小型压路机及时跟进碾压,并超宽摊铺2cm。
横向/纵向裂缝:基层开裂反射、路基不均匀沉降或材料收缩导致路面出现规则或不规则裂缝。
防治措施:基层处治后铺设玻纤网,加固地基或更换不合格填料。
接缝处理不当:施工缝未垂直切割或未涂粘层油,易引发渗水、松散。
三、材料与工艺缺陷
空隙率不合格:因油石比控制差、细集料含量低或压实度不足,导致路面渗水或耐久性下降。
防治措施:严格筛分集料、控制油石比误差范围。
厚度不足:松铺系数未校准或摊铺机调试不当,导致面层厚度不达标。
防治措施:试铺确定松铺系数,每日检测调整摊铺厚度。
四、其他问题
泛油与车辙:油石比过大或高温下沥青软化,导致路面泛油、车辙变形。
松散与坑槽:沥青粘附力不足或碾压不及时,集料脱落形成坑槽。
(注:以上问题需结合具体工程环境优化工艺,如加强过程监测与材料检验。)